![](/public/storage/upload/files/20230601/d8b2a3a0c4cb8deb7d543dc73d781967.png)
脱胎于两所基础薄弱校、由十一学校承办的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经过三年的教育综合改革,一跃成为北京市海淀区首批新优质学校。两校合并,三校融合。这样一所学校,来自三所不同学校的教师,如何一步一步消除隔阂,建立起强烈的组织身份认同?如何一点一点更新教育观念,构建成九年一贯的滋养学生生命的鲜活课程?…… 从本书中,我们可以找到回答。独特的管理智慧,“轻松”化解各种挑战。
作者简介
刘艳萍,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北京十一学校中堂实验学校两所学校的书记和校长。出版有《我的人生供求你参考——名家大师对话青少年》等。
前言
宣布我担任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执行校长的那天,恰好是我不惑之年的生日,仿佛冥冥之中的注定,要在生命成长步入成熟期的时候,接受有生以来最艰巨的挑战。
4年前,2014年的3月,春寒料峭。万物萌发的季节,对刚刚诞生的一分校全体老师来说,既有对学校未来万象更新的憧憬,更有对当下种种不确定的茫然与担忧。
作为海淀区优质教育均衡化发展战略下的首批布局调整校,一分校面临来自多方的高诉求、高期待。家长对 “名校挂牌,换汤不换药”的疑虑,教师对 “十一进入,自己未来何去何从”的焦虑,汇聚成一股莫大压力,让这个新生的合并校必须快速拿出相应的态度和行动,做出妥善的回答。
面对软件、硬件基础都很薄弱的现实,靠什么改变学校?课程改变,学校才能改变。课程又靠谁去改变?确实少不了校长的因素,但归根结底要靠老师。我一直牢牢记着赴任前李希贵校长告诉我的那句话:“每位老师都渴望被点燃!”改变学校,核心要素是“人”。
回想十一学校近八年来的深刻变革,在基础教育界探寻出一条更符合教育本质的育人道路,源自它是一场自下而上的集体创造。对一分校即将开启的系列变革,老师们的思想观念如何转变?个体创造意识如何被唤醒?专业素养和育人水平如何快速提升?理想的教育追求与现实的教学挑战如何权衡?……回答任何一个问题都需要我们低下头来,在日复一日的精耕细作中寻找属于我们的最佳答案。
1500天转瞬即逝,每一天都因倾注了深厚情感而变得不同寻常,值得铭记。当不断有朋友让我分享一下一分校的成长故事时,我突然萌发了一种冲动,希望将大脑中如电影般回闪的那些值得纪念的日子,真真切切、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除了真实地呈现这所薄弱校的生长历程,提供几点稚嫩的思考外,更是希望将这份日志,作为一份礼物,献给每一位一分校的老师。他们不是英雄,也不伟大,每个人都是那么平凡,但在这样一场颇有“置于死地而后生”意味的学校蜕变中,每位老师都经历了异乎寻常的考验,亲手书写了自己的成长故事,不同的故事因相同的理想彼此交织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于是,“平凡”不再,“伟大”诞生。是的,一分校老师以群体智慧改写了一所合并学校的历史,也改变了一大批孩子的命运轨迹。就冲这些值得尊敬的平凡而伟大的教育人,这本书非写不可,有些事非说不行。
我无法将老师们每一天的生活再现,虽然名叫“日志”,实则只能通过一些典型事件将一分校这四年的生长轨迹串联起来,并且做了前后整合,其中包括了我们的困惑、思考、挣扎、探索,还有一些小感动、小成就、小幸福,所有这些已经统统化作我们甘之若饴的教育大快乐。我和老师们就在这样的一场学校变革中不断与全新的自己相遇,与美好的教育相拥。我们也更加确信,不论我们原来的起点如何,只要相信每一位老师,唤醒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我们就可以慢慢超越原有的自己。不强行要求全体教师整齐划一,也不奢望所有人都在奔跑 —— 有的走得快些,可以带动团队探索得更远;有的走得慢些,可以提醒团队谨慎前行。
又是一个万物萌发的春天。“十一学校一分校”这个名字,已经定格为每个“一分人”内心深处的文化图腾。因为全体老师的努力,她越发受人尊敬;因为全体老师的热爱,她越发具有影响生命的力量。谨以此书,感恩所有对一分校倾注了爱与力量的人们。
相关推荐
-
《让教育真实地发生——北京十一学校的教师智慧》
400多位优秀教师的创意,200多张教育海报,
提供可视化、可迁移、可操作的教育策略、方法和工具作者:沈祖芸 主编 -
《学校的样子》
一位教师,用十年时间,拍摄数万张照片,跟踪记录一所学校的变革,描绘了一幅基础教育的全新图景。
学校的样子,就是学生的样子;学生的样子,就是未来中国的样子。作者:李强 -
《课堂里走出教育家——崔永元与北京十一学校优秀教师“实话实说”》
他们从课堂里走来,向你倾诉他们在学校变革和职业成长中的困惑、挣扎、蜕变与收获。
演讲、访谈、答问,原汁原味呈现。
崔永元全程主持,有时令人捧腹,有时令人沉思,有时令人落泪。作者:沈祖芸 杨雄 主编 -
《非常理想,特别现实:北京市十一学校章程与制度集萃》
2014年,北京市十一学校荣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特等奖,教育部在学校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国推荐其教改经验。
为什么是北京市十一学校?它的经验能否复制?
本书从学校制度与文化为您解密。作者:张之俊、杨雄主编 -
《改变世界,以教育的方式:北京十一学校变革启示录》
北京十一学校之于中国教育和中国社会的价值,
不仅在于她能够培养学生走在“可以伟大”的道路上,
还在于有多少教育者、多少学校会朝着她提供的新方向走去。作者:李斌 -
《中国教育寻变:北京十一学校的1500天》
一场由课程引发的学校大变革是如何发生的?
《中国教育报》资深记者李建平潜身校园倾力之作
致敬转型时代每一位追求职业梦想的教师作者: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