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北京十一学校实验中学开始系统学习“十一学校肓人模式”,从课程体系、教学组织形式、学校治理结构、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变革。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的教育生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学校蜕变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探索生成了一些策略、工具和方法,值得借鉴。
本书适合教师及关心教育的人士阅读。
2016年7月,我校由北京十一学校承办,更名为“北京十一实验中学”,新初一、高一年级全面实行“十一学校育人模式”,取消行政班,实行“选课走班”、分布式领导、导师制育人模式等,依据“十一课程体系”进行课程建设与重构,以“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为己任,开启了一场行与思的教育蜕变。
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十一教育理念”逐渐落地生根,带来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变革,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致力于建设有秩序、有力量、有活力、有张力的校园新生态——更加关注个体,服务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学校努力为每一位学子提供成长的舞台,让学生在学会自主规划、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成长为有独立思想、勇于担当的生命个体。
在学校转型的过程中,老师们直面教育教学中的难点、痛点问题,深入探讨,认真研究,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老师们鲜活的思考、积极的实践成为学生成长、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
这些探索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实用的工具、方法和策略,推动着学校顺利转型。反复打磨书稿的过程,也是老师们专业上进一步成长的过程。
相关推荐
-
《学校的样子》
一位教师,用十年时间,拍摄数万张照片,跟踪记录一所学校的变革,描绘了一幅基础教育的全新图景。
学校的样子,就是学生的样子;学生的样子,就是未来中国的样子。作者:李强 -
《改变世界,以教育的方式:北京十一学校变革启示录》
北京十一学校之于中国教育和中国社会的价值,
不仅在于她能够培养学生走在“可以伟大”的道路上,
还在于有多少教育者、多少学校会朝着她提供的新方向走去。作者:李斌 -
《教育者的转型:追寻更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
面对时代挑战和对教育的更高需求,教育转型势成必然。探索与实践更高水平、更适合学生成长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模式,也有赖于教育转型。而教育转型有赖于教育者的转型。本书直击教育转型的痛点、难点,为教育者自我变革提供了样本。书中六位教育者转型的经历,会让你收获自我变革的信心和勇气。作者:李建平 -
《教育发生的地方》
北京十一学校,扎根中国大地,在波澜壮阔、激动人心、意义深远的变革中,提供了精彩的答案。书中故事虽然发生在北京十一学校,但它们属于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每一位读者都可以把自己代入其中,去畅想教育的可能性,去反思自己的成功与失误,并借鉴书中的方法和智慧让真正的教育落地。作者:李斌 -
《课堂里走出教育家——崔永元与北京十一学校优秀教师“实话实说”》
他们从课堂里走来,向你倾诉他们在学校变革和职业成长中的困惑、挣扎、蜕变与收获。
演讲、访谈、答问,原汁原味呈现。
崔永元全程主持,有时令人捧腹,有时令人沉思,有时令人落泪。作者:沈祖芸 杨雄 主编 -
《把教育装进日子里》
有什么样的校园生活,就会培育出什么样的孩子
详细记录北京十一学校26个校园文化日的
设计理念、教育价值和操作要领作者:北京市十一学校“我们的故事”项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