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书读通134个经典学习理论
让教学更轻松,让理论更接地气!
- 精挑细选134个学习理论
本书既涵盖教育哲学、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神经科学等经典理论,又包括专业化、学习风格、学习动机、行为管理等教学思想,还涉及课程规划、教学计划、教学实施、评估与反馈等教学实践,以及幼儿发展策略。助你打通学习理论的内在网络,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 权威翻译团队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学习与教学研究中心”、北京市十一学校教师团队翻译
- 好读、实用、有效,让理论不再枯燥
本书收录的所有理论,均聚焦于问题的解决方案和理论的实际应用,而非理论的批判性分析,可读性、启发性强;许多教育故事和电影的穿插讲述,更令阅读趣味盎然。
- 短阅读,不费力
每个理论的讲解仅1000字左右,深入浅出、使用方便,适应当下碎片化的阅读习惯,非常适合忙碌的教师、培训师、教育管理者,以及大学师范生和对学习理论感兴趣的终身学习者阅读。
你正试图搞懂约翰•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吗?
关于认知发展,让•皮亚杰究竟都说了些什么?
你是否没时间也没耐心弄明白什么是卡罗尔•德韦克的成长型思维?
阅读丹尼尔•威林厄姆关于教育神经科学的文章是否使你抓狂?
…………
本书以极简的方式,探索了134个经典学习理论的基本原则和实际应用。每个理论都包括要点提炼、课堂小贴士、批判性视角和拓展阅读几部分,有些更配有图表演示和现实教学故事、精彩教育电影的解读,引导你走入理论的胜境。第3版新增“认知学习理论”一章,探索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大脑,进而更容易地学习、思考和记忆。
本书为忙碌的师生量身设计,它篇幅短小,深入浅出,既易于你轻轻松松地从头读到尾,也便于你有选择地阅读感兴趣的内容。
读完本书你会发现,原来理论也可以如此通俗、有趣、实用!
作者简介
鲍勃•贝茨(Bob Bates)
他在行政部门担任了20年的高级主管,同时也是员工培训师、残疾人教练和导师。他还创立了管理和培训咨询公司The Arundel Group,为政府及著名私营企业服务。20世纪90年代末,他开始了教师生涯,在大学中培养了超过1000名教师和培训师,还获得了管理学、教育学两个硕士学位和一个教育学博士学位。
目前他在一所社区大学工作,管理城市和行业协会的教学奖和资质认证,并教授相关文凭课程。他还为冈比亚促进健康与教育的慈善机构做志愿服务,并致力于研究罪犯学习、流浪人员等问题,培养成人教育领域的教师。
他擅长用简明的语言讲解复杂的理论,为读者提供实用解决方案。著有《大培训理论小书》《快速指南:如何教有特殊需求者和残疾人》,与人合著有《大管理理论小书》《简明教育领导力》等。其中《大管理理论小书》曾占据WHSmith非小说类畅销书排行榜近一年,被译成15种语言,并被英国特许管理学院评为2014年度实用管理书籍。
译者简介
王春易 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北京市十一学校副校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学习与教学研究中心”主任。著有《选课走班100问》《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等。
林森 高级教师,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加入北京市十一学校后,深耕教学一线,参与学校多个课程改革项目,曾担任学校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副院长等职务。2020年10月顺利完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工作。
刘赛男 北京大学理学博士,现任北京市十一学校生物教师、海淀区兼职教研员。带领团队进行大单元教学实践,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基础教育课程》等期刊上发表文章若干篇。
陈金慧 教育学博士。现任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理论与设计等。
审订者简介
盛群力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学习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旨趣和专长为教学理论与设计。主持翻译《应用学习科学》《社会情感学习》《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一图胜千言》等。
相关推荐
-
《美国中小学课堂观察——一位教育学教授的笔记》
美国老师是怎么上课的?
美国学生在课堂里做些什么?
美国“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美国课堂环境与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一张纸”的背后有何玄机?作者:李海林 -
《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
十年来最受一线教师欢迎的教育著作之一
以日本7000间教室、美国1000间教室的实际研究为基础
国际著名课程专家、日本教育学会前会长佐藤学教授代表作作者:佐藤学 -
《教育的基础》
什么是教育的基础?什么是人生最关键的考卷?是培养收集观点的人,还是创造观点的人?名校是陷阱吗?教育要培养孩子什么核心素质?怎样培养智慧的“学生”,而不是聪明的“考生”?创造性能教吗? STEM是中国教育的希望吗?从走课制里能“走”出什么?……作者:黄全愈 -
《重新想象学习:互联社会的学习变革》
从印度的偏远山村到加纳的电子书革命,从约旦扎塔里难民营到加利福尼亚的未来教室,本书带领读者踏上环球之旅,寻找学与教的创新举措。本书采访了世界教育、技术、设计等领域的思想家与实践者。通过旅行游记、对话访谈、案例探究和思想录等形式,探讨了技术对教育的作用、学习的本质,以及人们如何在互联社会中应对教与学的新挑战。作者:[英] 格雷厄姆•布朗-马丁 著,[伊朗] 纽莎•塔瓦科利恩 摄 -
《这就是芬兰教育》
学生没考试,教师没考评,连续多次在PISA测试中表现卓越——兼顾“快乐”和“高质量”的芬兰教育受到全世界教育工作者的瞩目。芬兰教育是怎么做到的?真实的芬兰教育到底是怎样的?作者:钱文丹 著 -
《教育方法学》
本书既是综合概括了近三十年来教育学研究范式转变的航海图,又是提出新的研究方向的罗盘针。本书既是教育学的教科书,也是汇集了作者对书中所网罗知识的独特的个人新见解的心血结晶。书中深入浅出的教学观、课程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等,带给教师诸多有益启发,读者据此可以建构各自的教育学观、展开独自的教育学设计。作者:佐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