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在美国》作者黄全愈新作
钟启泉、崔允漷、李希贵、窦桂梅、李镇西、孙云晓诚挚推荐
教育不能只训练“考生”去学习已知世界的知识,
更要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学生”。
什么是教育的基础?什么是人生最关键的考卷?是培养收集观点的人,还是创造观点的人?名校是陷阱吗?教育要培养孩子什么核心素质?怎样培养智慧的“学生”,而不是聪明的“考生”?创造性能教吗? STEM是中国教育的希望吗?从走课制里能“走”出什么?……
教育意在培养智慧的“学生”,因此,我们要以终为始,改变以考为本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等,从根本上改变人才的素质。
作者机智幽默,行文深入浅出,用有趣的故事说明深刻的道理,让人对许多教育难题豁然开朗,从而减少盲目、迷茫、焦虑。
本书适合中小学教师、教研员培训和阅读。
作者简介
黄全愈 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中山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大学老教授协会基础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曾任迈阿密大学孔子学院院长,迈阿密大学亚洲、亚—美研究学科部主任等。2007年获得迈阿密大学“(学术)重大影响奖”,2010年被提名为迈阿密大学杰出教授。著有《素质教育在美国》系列丛书,在中国教育界不断引起强烈反响。
专家推荐
这是一部比较教育学的优秀著作。书中的每一个篇章就像一把手术刀,解剖我国学校现场的种种现象与问题,给人以启迪与力量。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钟启泉
寻穷教育真谛,道尽育人常识——此书把“有料”融进“有趣”,堪称少见的“有品”之作。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崔允漷
既在天空跳舞,又贴着地面行走,是黄全愈老师写作的一贯风格。中国的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已经从他的那本风靡大江南北的《素质教育在美国》受益良多。这本《教育的基础》更是敏锐地捕捉到当下人们矛盾、犹疑、纠结的许多教育问题,以独到的视角、富有说服力的实例给我们以启迪。我特别愿意把这本书推荐给各位教育同仁。
——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 李希贵
黄全愈老师以自己30多年对中国基础教育的观察与研究,从文化学、社会学等跨界视角,洞悉与省察中国基础教育的现实困局与未来赛道。从充满理性思辨与感性体验的文字中,你可以捕捉到一位教育者根植于内心的省思,也可以触摸到一位家长的成长型思维,更可以领略到一位教育学家切身关注中国基础教育的执着信念与行动自觉。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窦桂梅
读黄全愈先生的书永远不会感到枯燥。他对教育的理解很深刻,表达却很通俗。因为他特别善于将严肃的教育话题寓于妙趣横生的讲述,在娓娓道来中让人豁然开朗。
——新教育研究院院长 李镇西
黄全愈教授对中美教育均有独到的研究,其新著《教育的基础》解析了素质教育诸多关键环节与方法,值得教育工作者与广大父母一读。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 孙云晓
编辑推荐
- 《素质教育在美国》作者黄全愈30多年教育观察之力作。
- 钟启泉、崔允漷、李希贵、窦桂梅、李镇西、孙云晓诚挚推荐。
- 应试教育让我们迷失方向,让孩子们在沉重试卷的压力下,失去学习的快乐,变成考试的机器。如果你是被应试教育裹挟的教育者,如果你是深陷分数焦虑的家长,这本直击教育本质的智慧之书,会改变你的教育观念,减少你的盲目,治愈你的焦虑,带给你成长的力量。
- 本书文字有力,直击教育的本质:教育意在培养智慧的“学生”,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等核心素质。本书有品、有料、有趣,作者机智幽默,行文深入浅出,用有趣的故事说明深刻的道理,让人对许多教育难题豁然开朗。
相关推荐
-
《平视美国教育》
对那些令人棘手的学生,美国教师都采取什么有效的方法?
美国学校是如何管理教师的?
我们到底能从美国教育中学到什么?
让我们跟随王晓春老师一起,理性地看待美国教育的现状吧!作者:王晓春 -
《一所与众不同的大学:密涅瓦大学与高等教育的未来》
全球高等教育正经历种种危机——对于许多学生而言,它正变得昂贵、低效且不实用。要如何从头开始,塑造适合21世纪的高等教育?许多人试图在现有系统上修修补补,但密涅瓦大学并不如此,它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大学模式。从筹集资金、组建团队、设计课程与教学法,到招收学生、招聘教师……它的创建者们让面向未来的高等教育从一个大胆的愿景变为了现实。作者:[美] 斯蒂芬·M. 科斯林、本·纳尔逊 编著 -
《这就是芬兰教育》
学生没考试,教师没考评,连续多次在PISA测试中表现卓越——兼顾“快乐”和“高质量”的芬兰教育受到全世界教育工作者的瞩目。芬兰教育是怎么做到的?真实的芬兰教育到底是怎样的?作者:钱文丹 著 -
《教育方法学》
本书既是综合概括了近三十年来教育学研究范式转变的航海图,又是提出新的研究方向的罗盘针。本书既是教育学的教科书,也是汇集了作者对书中所网罗知识的独特的个人新见解的心血结晶。书中深入浅出的教学观、课程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等,带给教师诸多有益启发,读者据此可以建构各自的教育学观、展开独自的教育学设计。作者:佐藤学 -
《美国中小学课堂观察——一位教育学教授的笔记》
美国老师是怎么上课的?
美国学生在课堂里做些什么?
美国“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美国课堂环境与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一张纸”的背后有何玄机?作者:李海林 -
《美国教师:教室里的英雄》
本书聚焦于那些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教育者。在两年时间里,作者卡特里娜•弗里德采访并记录了美国50位富有激情、具有创新力、备受赞誉的教师的故事,这些受访者来自全美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的公立以及公立特许学校。这些教师以极富创造性的新颖方式,改变着学生的生活和未来。作者:[美]卡特里娜•弗里德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