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管理者要过一种研究的生活:研究自己,体悟生命的自觉;研究教师,帮助他们诗意地栖居在教育大地上;研究学生,老老实实“把学生当学生”;研究教学,“常听课”、“会评课”;研究管理,“把正确的事做正确”。
本书针对学校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难题,精选了《中小学管理》创刊25年来的精彩文章。这些文章集中了管理专家及校长们的成功经验和有效策略,帮助读者思考什么是好的学校管理。
精彩片段
成功的校长要把做好这三件事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一要管理现状,就是要有维持力;二是发现问题,就是要有颠覆力;三要开创未来,就是要有创造力。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陶西平
什么是好的学校制度?那就是有魂魄、能够把主流价值观渗透其中的制度。什么是不好的学校制度?那就是魂不附体或魂不守舍的制度。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李政涛
教育既是难事,又是大事。学校教育既要“作于易”,简单好实践;又要“作于细”,细节能致远。
——广东省深圳市清林小学校长 杨勇
对于校长,指挥团队“做正确的事”比教育部下“正确地做事”更重要,“想事”比“管事”更重要,“管事”比“做事”更重要。校长就是要“出好主意用好人”,而不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不放手”、“不放心”最后必然导致既无可用之人,又无可信之人,形成恶性循环。
——江苏省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 卢志文
相关推荐
-
《教育艺术随想录》
1995—2017,从高密一中到北京十一学校,
跨越20年的自我对话,一位中国校长的思想成长史
——看李希贵第一本著作这样迭代。作者:李希贵 -
《重新发现学校》
校园里的人、事、花草树木、声音、色彩,甚至连流动的空气等一切细节,都是孩子成长为“人”所需的阳光和雨露。这些,都需要我们去重新发现,并积极行动。这样,才能为孩子们办出有内涵、有品质的学校。作者:高峰 -
《面向个体的教育》
在《面向个体的教育》中,李希贵校长记录了十一学校改革的心路历程。在书中,读者能感悟到改革的艰难,分享改革者的智慧和创意,体会到改革者的追求和魄力。这是一本“做”出来的书。作者:李希贵 -
《师道》
这是一位始终以宠辱不惊姿态教书的老师
将一所原本排名垫底的学校成功翻转的真实故事作者:李枝桃 -
《学校的转向》
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思考:在这样一个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的时代,教育从何处出发?教育将去向何方?学校教育如何转向?本书主要探讨学校转型背景下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新转向。作者:汪正贵 -
《学生第二》
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教师开始。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作者:李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