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的教师,面对教育的困境,不能总是闭上双眼;这一代教师必须面对现实,不放弃理想,有批判的勇气,有理性的反思,非此不足以担负教育重任……教育是“为了明天”的事业,教育工作者当有“前方”的意识,不会借口“看透了”而放弃理想。回顾这十多年的“只管往前走”,确实很累,然而无悔。
——吴非
本书是作者继《不跪着教书》之后的第二本教育随笔集,2006年出版后引发巨大反响,无数教师受到此书鼓舞,燃起教学勇气。此次再版除订正语句外,基本保留初版内容,为的是让读者观察十年前的教育状态,对比十年间教育生态的变化。本书所录文章篇幅短小,一事一文,说理透彻,语言精练,情透纸背,启人深思,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阅读。
本书为语文教育专家、杂文家吴非的教育随笔和教育评论集。作者将教学与生活中遇到的种种教育问题形诸笔端,通过犀利的文笔和一针见血的文字,唤醒人们对教育本真的认知。本书文笔老练,促人深思,以醒世人,充分展现了一位资深教师、教育专家对中国教育现状的真知灼见。他的眼光是教师的眼光,他的勇气是教师的勇气,他的力量是教师的力量。
作者简介
吴非 本名王栋生,1950年生于南京,1968年去农村插队,1982年1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任教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著有《不跪着教书》《致青年教师》《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前方是什么》《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二集》等。
相关推荐
- 
                        
                             《边教书,边成长》作为成长型教师修炼指南,本书为教师提供了夯实基础、深耕课程、捧读经典、坚守本真、追寻本质等五大切实可行的成长路径。这些路径立足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实际,既不高不可攀,也不裹足不前。作者:陈文
- 
                        
                             《教育者的认知升级》教育者每天都面临很多挑战。困难在于,我们往往囿于固有的认知模式而看不到问题所在,更谈不上找到解决方案。
 万玮认为,教育者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提升认知水平。只有这样,我们在面对教育难题时,才不会束手无策;在内心苦闷时,才能继续坚定前行。
 作者结合自身经历,详细介绍了教育者提升认知水平的方向、路径与行动方略,给人诸多启迪。
 作者:万玮
- 
                        
                             《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观课议课的深层意蕴是什么?实践观课议课更有实效的路径是什么?如何用好观课议课的工具和文化方式,实现更好的专业成长?观课议课的首倡与实践者陈大伟教授将在本书中对这些问题一一为您作答。作者:陈大伟
- 
                        
                             《教师的五重境界》在书中,作者总结了为师从教的五种境界(教知识、教方法、教状态、教人生、教自己),系统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和实现途径,值得中小学教师参考。
 
 作者:万玮
- 
                        
                             《教书这么好的事》在书中,冷老师谈课堂、谈读书、谈教书,既有立足讲台的实践、推动阅读的努力、扎根教育的书写,又有基于儿童的反思、面向成长的吁请;既有对学生的真切关心、对自我的真诚探求,又有对思考的真正在意、对好教育的执着追寻。字里行间满是冷老师诚挚的师者情怀。作者:冷玉斌
- 
                        
                             《教育要给学生留下什么》本书是对教育的“终极思考”,但没有一篇是从理论到理论或者从理性到理性,它们大多起于教育教学甚或日常生活的细水微澜、细枝末节,可谓风起蘋末,却又能引发人们久久不止的阅读思考。作者:华应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