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教师真的比中国教师负担轻吗?
美国教师也参加教师培训吗?
美国教师培训模式是什么样的?
对那些令人棘手的学生,美国教师都采取什么有效的方法?
美国学校是如何管理教师的?
我们到底能从美国教育中学到什么?
…………
让我们跟随王晓春老师一起,
理性地看待美国教育的现状吧!
长期以来,有关中美教育优劣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歇。
国人对美国教育的态度多半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屑一顾,我们自己的基础教育比美国就好,不用学。杨振宁教授在直播中就告诫我们,美国教育绝对不比中国好。另一种则认为学不来,完全没有复制的土壤。但是辩证地看,两国的教育与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历史形成等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无论是盲目崇拜,实行拿来主义,还是强力排斥,全盘否定,都不是理性教育者的正确抉择。美国的教育体系受到全世界的认可,美国学校的专业选择和学分制度都十分灵活,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教育中的积极因素。
作者从解读两本介绍美国教育的书籍入手,探讨了中国教育发展中的劣势和优势,并据此对中国的教学思路、校长及教师的作用等问题提出了建议,具有很强的实践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王晓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有教师观念更新、语文教学改革、家庭教育等。著有《教与学的秘密:解读佐藤学的课堂教学观》《早恋:怎么看?怎么办?》《今天怎样做班主任:点评100个典型案例》《第56号教室的玄机:解读雷夫老师的教育艺术》等。
相关推荐
-
《平视美国教育》
对那些令人棘手的学生,美国教师都采取什么有效的方法?
美国学校是如何管理教师的?
我们到底能从美国教育中学到什么?
让我们跟随王晓春老师一起,理性地看待美国教育的现状吧!作者:王晓春 -
《云端学校:没有老师,学习如何发生》
假如在贫民窟的墙壁中嵌入一台电脑,邀请附近的孩子们一起来学习——没有教师、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会发生什么?
本书呈现了云端学校创建的全过程,分享了这项大胆而极具创造力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描绘了互联时代儿童自主学习的新形态,并预测了未来学习的新图景。作者:[印度] 苏伽特·米特拉 著 -
《重新想象学习:互联社会的学习变革》
从印度的偏远山村到加纳的电子书革命,从约旦扎塔里难民营到加利福尼亚的未来教室,本书带领读者踏上环球之旅,寻找学与教的创新举措。本书采访了世界教育、技术、设计等领域的思想家与实践者。通过旅行游记、对话访谈、案例探究和思想录等形式,探讨了技术对教育的作用、学习的本质,以及人们如何在互联社会中应对教与学的新挑战。作者:[英] 格雷厄姆•布朗-马丁 著,[伊朗] 纽莎•塔瓦科利恩 摄 -
《美国教师:教室里的英雄》
本书聚焦于那些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教育者。在两年时间里,作者卡特里娜•弗里德采访并记录了美国50位富有激情、具有创新力、备受赞誉的教师的故事,这些受访者来自全美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的公立以及公立特许学校。这些教师以极富创造性的新颖方式,改变着学生的生活和未来。作者:[美]卡特里娜•弗里德 著 -
《这就是芬兰教育》
学生没考试,教师没考评,连续多次在PISA测试中表现卓越——兼顾“快乐”和“高质量”的芬兰教育受到全世界教育工作者的瞩目。芬兰教育是怎么做到的?真实的芬兰教育到底是怎样的?作者:钱文丹 著 -
《教育的基础》
什么是教育的基础?什么是人生最关键的考卷?是培养收集观点的人,还是创造观点的人?名校是陷阱吗?教育要培养孩子什么核心素质?怎样培养智慧的“学生”,而不是聪明的“考生”?创造性能教吗? STEM是中国教育的希望吗?从走课制里能“走”出什么?……作者:黄全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