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storage/upload/files/20230608/f40124ecd228afba70b427385f4890b4.png)
本书将颠覆你对教育、对儿童学习能力的传统认知
“墙洞实验”发起人、TED百万大奖首位获得者苏伽特·米特拉 倾心力作
2009年奥斯卡获奖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灵感来源
- 什么是“墙洞实验”?“云端学校”是如何创建的?
智能时代儿童如何学习?教师如何自处?
没有老师,没有课本,没有考试,学习如何发生?
苏伽特·米特拉教授讲述全球7所云端学校的创建故事,探索儿童自主学习的边界
- 科学家眼中的教育什么样?
用混沌理论解读教育,从自组织角度重新发现学习。
- 十余位国内外教育名家倾情推荐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约翰·哈蒂 作序推荐
世界知名教育家肯·罗宾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创始人尼古拉斯·内格罗蓬特、“挑战学习”创始人詹姆斯·诺丁汉、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李希贵、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等 联袂推荐
假如在贫民窟的墙壁中嵌入一台电脑,邀请附近的孩子们一起来学习——没有教师、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会发生什么?
1999年,苏伽特•米特拉在印度德里的卡尔卡基做了这样的“墙洞实验”。此后,他陆续在印度的许多村庄,以及柬埔寨、南非、不丹、英国等地开展了这一实验。实验证明,儿童可以自己组织起来用互联网学习一切新事物。这一实验也为他赢得了2013年的TED大奖。
从那时起,他围绕这种“自组织学习环境”(SOLE)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开始在全球创建“云端学校”。本书呈现了云端学校创建的全过程,分享了这项大胆而极具创造力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描绘了互联时代儿童自主学习的新形态,并预测了未来学习的新图景。
名家推荐
在当今教育界,苏伽特·米特拉发出的声音可以说是最具独创性的声音之一。他对世界各地儿童与技术的独特研究,为人们研究学习和教学的核心动力提供了迷人的启示。儿童爱学习,但在教育中并非都能表现出色。这是为什么呢?在学校里,他们不得不相互竞争,可如果他们相互合作会怎样?通常我们都是按学生的年龄教学,如果不这样又会发生什么?没有老师又会如何?在一个越来越紧密相连的世界里,这一切对教育的未来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对于那些对学习、技术和学校有浓厚兴趣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大胆刺激且必不可少的书籍。
——肯·罗宾逊爵士(Sir Ken Robinson)
博士,教育家,《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
我们往往会低估儿童,而苏伽特·米特拉却不会这样。他一生致力于鼓励儿童利用天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独立探索。教育是他人对你做的事,而学习是你对自己做的事。在本书中你将看到,数字让后者成为现实。
——尼古拉斯· 内格罗蓬特(Nicholas Negroponte)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和“每个孩子一台笔记本”创始人
不同于一般的学者,从“墙洞实验”到“云端学校”,苏伽特·米特拉将研究和实践深深地融合在一起,“致广大而尽精微”。苏伽特•米特拉关于自组织学习环境(SOLE)、技术、教育和未来学校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使我们对学习的本质和未来有了更为开阔和深入的理解。这本书不容错过。
——李希贵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
本书值得每一位成年人优先选择阅读。苏伽特·米特拉认为“没有老师,学生同样可以学习”,这一观点深深吸引着我。相信孩子,我们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正如《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所坚信的那样,只要孩子们没有生命危险,他们就可以快乐、自由、健康地成长。
——刘坚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
作者简介
苏伽特•米特拉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教育技术学教授,印度国家信息技术研究院荣誉退休的首席科学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客座教授。“墙洞实验”的发起人,“云端学校”概念的提出者,2013年TED大奖的获得者。他的研究涉及儿童教育、远程在场、自组织系统、认知体系、复杂动力系统、物理学以及意识等广泛领域。目前从事互联网与儿童学习方面的工作。
译者简介
张建民 江苏无锡人,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英文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6—1997年获中英友好奖学金赴英国爱丁堡大学访学,研习应用语言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与语言教学、语言测试、课堂话语分析、翻译批评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译著10部,主编教材4部,承担学校教学改革课题3项。
相关推荐
-
《一所与众不同的大学:密涅瓦大学与高等教育的未来》
全球高等教育正经历种种危机——对于许多学生而言,它正变得昂贵、低效且不实用。要如何从头开始,塑造适合21世纪的高等教育?许多人试图在现有系统上修修补补,但密涅瓦大学并不如此,它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大学模式。从筹集资金、组建团队、设计课程与教学法,到招收学生、招聘教师……它的创建者们让面向未来的高等教育从一个大胆的愿景变为了现实。作者:[美] 斯蒂芬·M. 科斯林、本·纳尔逊 编著 -
《美国中小学课堂观察——一位教育学教授的笔记》
美国老师是怎么上课的?
美国学生在课堂里做些什么?
美国“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美国课堂环境与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一张纸”的背后有何玄机?作者:李海林 -
《云端学校:没有老师,学习如何发生》
假如在贫民窟的墙壁中嵌入一台电脑,邀请附近的孩子们一起来学习——没有教师、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会发生什么?
本书呈现了云端学校创建的全过程,分享了这项大胆而极具创造力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描绘了互联时代儿童自主学习的新形态,并预测了未来学习的新图景。作者:[印度] 苏伽特·米特拉 著 -
《美国教师:教室里的英雄》
本书聚焦于那些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教育者。在两年时间里,作者卡特里娜•弗里德采访并记录了美国50位富有激情、具有创新力、备受赞誉的教师的故事,这些受访者来自全美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的公立以及公立特许学校。这些教师以极富创造性的新颖方式,改变着学生的生活和未来。作者:[美]卡特里娜•弗里德 著 -
《重新想象学习:互联社会的学习变革》
从印度的偏远山村到加纳的电子书革命,从约旦扎塔里难民营到加利福尼亚的未来教室,本书带领读者踏上环球之旅,寻找学与教的创新举措。本书采访了世界教育、技术、设计等领域的思想家与实践者。通过旅行游记、对话访谈、案例探究和思想录等形式,探讨了技术对教育的作用、学习的本质,以及人们如何在互联社会中应对教与学的新挑战。作者:[英] 格雷厄姆•布朗-马丁 著,[伊朗] 纽莎•塔瓦科利恩 摄 -
《教育方法学》
本书既是综合概括了近三十年来教育学研究范式转变的航海图,又是提出新的研究方向的罗盘针。本书既是教育学的教科书,也是汇集了作者对书中所网罗知识的独特的个人新见解的心血结晶。书中深入浅出的教学观、课程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等,带给教师诸多有益启发,读者据此可以建构各自的教育学观、展开独自的教育学设计。作者:佐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