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storage/upload/files/20230601/b34ab01d1502b1be3afecf6a2d8f9727.png)
作为儿童的“重要他人”——教师、家长,我们真正了解儿童吗?
儿童不是“小大人”,他们有自己的认知,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话语体系。但成人往往习惯于以自己的经验替代孩子的成长。作为专业人士的教师、天天与孩子生活在一起的父母,我们需要跳出这一“惯性思维”,重新发现儿童,以儿童的眼光审视日常教育教学,就会发现完全不同的风景。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适合儿童生长的教育生活。
本书是著名教育专家、儿童文学作家、幸福教育实践研究创建者、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校长高峰的又一力作。
《重新发现儿童》适合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校长培训与阅读,适合儿童研究者和家长阅读。
作者简介
高峰,山东高密人。高级教师,高级校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聘教授,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副会长,新学校研究会副会长。曾在山东东营和潍坊两地担任中小学校长。现为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校长、海淀区政府督学、海淀区人大代表。荣获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山东省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劳动模范等称号。著有《寻找教育原生态》《幸福在心》《重新发现学校》《重新发现教育》等教育专著以及儿童教育小说《小蚂蚁学校》。主研的“幸福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构建幸福教育育人模型,探索立德树人办学路径”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相关推荐
-
《40岁,开始学做教育》
人生自40岁始,作为教育者,我才刚上路呢。——万玮作者:万玮 -
《重新发现儿童》
儿童是神秘的、诗意的、艺术的。我们对儿童的认识越深刻,教育才越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儿童常常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样,需要我们重新去发现。作者:高峰 -
《重新发现学校》
校园里的人、事、花草树木、声音、色彩,甚至连流动的空气等一切细节,都是孩子成长为“人”所需的阳光和雨露。这些,都需要我们去重新发现,并积极行动。这样,才能为孩子们办出有内涵、有品质的学校。作者:高峰 -
《重新发现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更好地成长,获得美好的生活,拥有幸福的人生。作者:高峰 -
《给校长的建议》(修订版)
你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不到的东西,用自己的头脑去想别人没想到或想得不够透彻的道理,努力用自己的嘴去讲别人没有讲透的话。作者:郑杰 -
《面向个体的教育》
在《面向个体的教育》中,李希贵校长记录了十一学校改革的心路历程。在书中,读者能感悟到改革的艰难,分享改革者的智慧和创意,体会到改革者的追求和魄力。这是一本“做”出来的书。作者:李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