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在未来,学生回忆学校教育,能记住的是基本规则和教养,是文明的行为习惯,那就是说,他们的一些老师“在很久很久以前”,用常识照亮了他们的童年和少年。
——吴非
★ 特级教师、杂文家吴非继《不跪着教书》《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致青年教师》后的又一力作!
★ 什么是常识?如何分辨常识?怎样在教育教学中“守常”?对此教师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学校有遵守常识的教师群体,学生才能真正地“成长”“成人”。
★ 用一双慧眼,于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现象中,拨开迷雾,读懂常识。
基础教育最重要的原则,是了解常识,尊重常识。
实践中,常识不断地被关注,被重新认识,特别在出现失误和遭遇困境之际,理性的反思总能促使人们回归简明的常识。尊重常识,必然能发现常识在不同情境中所呈现的丰富。
本书以随笔形式,结合中小学校园实践,从学校教育、课堂教学和教师素养等不同层面记录了有关常识的问题与思考。
作者简介
吴非 本名王栋生,1950年生于南京,1968年去农村插队,1982年1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任教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著有《不跪着教书》《致青年教师》《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前方是什么》《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二集》等。
相关推荐
-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中国教育报2015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TOP10图书
 中小学幼儿教师、校长、教育工作者必读之书
 特级教师吴非力作 数十年课堂反思与经验作者:吴非
- 
                        
                             《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观课议课的深层意蕴是什么?实践观课议课更有实效的路径是什么?如何用好观课议课的工具和文化方式,实现更好的专业成长?观课议课的首倡与实践者陈大伟教授将在本书中对这些问题一一为您作答。作者:陈大伟
- 
                        
                             《教育要给学生留下什么》本书是对教育的“终极思考”,但没有一篇是从理论到理论或者从理性到理性,它们大多起于教育教学甚或日常生活的细水微澜、细枝末节,可谓风起蘋末,却又能引发人们久久不止的阅读思考。作者:华应龙
- 
                        
                             《写在讲台边上》本书通过一位从乡村走到都市、从讲台走向教育深处的特级教师对中外教育和人文大家如蔡元培、苏霍姆林斯基、叶圣陶、李泽厚等人的阅读和思考,为我们展现了一位优秀教师是如何从内心深处寻求动力、从人类的精神高地汲取养分,并在一种精神历险的过程中,实现对教育的理解的。作者:杨斌
- 
                        
                             《教书这么好的事》在书中,冷老师谈课堂、谈读书、谈教书,既有立足讲台的实践、推动阅读的努力、扎根教育的书写,又有基于儿童的反思、面向成长的吁请;既有对学生的真切关心、对自我的真诚探求,又有对思考的真正在意、对好教育的执着追寻。字里行间满是冷老师诚挚的师者情怀。作者:冷玉斌
- 
                        
                             《温和坚定做教师》作者在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体验了教书育人的喜怒哀乐,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并从中总结了做专业教师的原则和策略。这本书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她的教育智慧,以及帮助她做“观之可亲”“见之忘俗”教师的路径。作者:沈丽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