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分类

图书分类
最近浏览历史
有教师替代你的工作,但是,没有人替代你。谁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从预防到应对[日] 井上麻纪 著 薛鹏 译策 划:源创图书出 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8月定 价:39.80元编辑推荐:在教育环境发生变化、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下,更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日本著名临床心理咨询师以自己专门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咨询10多年的经验为基础,提供诸多方法和建议,帮助教师有效地预防与应对心理健康问题。内容简介: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峻。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而累倒,已经不再是别人的事情了。在本书中,日本著名临床心理咨询师井上麻纪根据自己专门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咨询10多年的经验,介绍了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诱因,以及为维护教师心理健康而采取的措施。在此基础上,整理出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后,教师本人、其家人和同事及学校管理人员的应对之策,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做到有效地预防与应对。本书对教师、教师的家人、学校管理人员及教育相关人士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作者简介:井上麻纪,日本著名临床心理咨询师。日本公立学校工会8所直属医院之一近畿中央医院心理健康中心副主任。为学校教职工提供心理健康咨询10年以上。迄今为止,帮助400多名教师回归职场,教师回归率远超日本全国平均水平。目 录前 言第一章 从心理健康咨询现场看到的教师1.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2.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诱因第二章 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措施1.阶段性支持2.学校管理人员培训3.回归职场前的准备4.回归职场支持项目(回归职场训练)5.预备出勤(习惯出勤)6.回归不久后的跟踪7.心理健康顾问第三章 什么才是有效的应对 —— 由各种事例想到的1.因忙碌和孤独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事例2.因苦恼于与管理人员的关系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事例3.工作调动后1~2年内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事例4.新任教师第2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事例5.因指导学生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事例6.因应对家长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事例7.总 结第四章 如何维护心理健康 —— 从预防到接受检查1.预 防2.接受检查的标准3.自己感到身体不适/教职工提出身体不适第五章 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了,怎么办 —— 治疗、回归职场、预防再次发生1.一边工作一边去医院接受治疗2.离职休养3.开始考虑复职4.习惯出勤5.复 职6.预防再次发生附录 应对家长的要点1.倾听的8个要点2.难以应对型家长的特征3.防止同伴关系破裂后 记书 摘:前 言本书内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峻。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的调查,日本2013年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而离职休养的教师(公立学校)达到5078人。大致换算一下,每7所学校就有1位教师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而离职休养。而且,因为一般疾病而离职休养的教师,很多都有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根据日本地方政府的推算,如果把这部分教师也算进去的话,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而离职休养的教师人数估计会成倍增加,而这仅仅是公立学校的人数。另外,还有非常多的教师虽然没有严重到离职休养的地步,但也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教师们或多或少也能察觉到这一点。现在,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而累倒,已经不再是别人的事情了。我是日本近畿中央医院的一名临床心理咨询师。在这家专门为教职工提供心理咨询、帮助他们回归职场的医院,我见过太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教师。在本书中,我将根据我的经验,为大家介绍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诱因,以及为维护教师心理健康而采取的措施。在此基础上,整理出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后,教师本人、其家人和同事及学校管理人员的应对之策,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本书不仅适合教师阅读,也适合教师的家人及与教育相关的人士阅读。如果这本书能够帮助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教师重新回到充满活力的工作状态,我将感到非常高兴。致全体教师教师每天都很忙,还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一定很疲惫吧?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调查,教师疲劳的程度,是一般劳动者的3~4倍之高。一般的企业劳动者,在工作中感到“非常疲劳”的占14.1%,感到“轻微疲劳”的占58.1%。而教师感到“非常疲劳”的占44.9%,感到“轻微疲劳”的占47.6%。工作压力也是如此,感到“工作量大”的一般企业劳动者的比例是32.3%,而教师是60.8%。至于可以吐露心声的人,举出“上司、同事”的一般企业劳动者的比例是64.2%,而教师仅有14.1%。(以上数据来源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对策及效果测定》《2002年劳动者健康状况调查》)从这些数据来看,教师往往非常累,工作量非常大,负担非常重,很少向人吐露自己的心声。而且,在公立学校工作的教师,与其他公务员一样,虽然工作很稳定,但是因为有向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义务,即使不想做也不得不做。在学校里,除去2~3名管理人员外,大家都是平级关系,没有指挥命令系统,不管有没有经验,都被要求完成同等水平、同等量的工作。这也是公认的教师压力大的一个原因。虽然我们在不断追求教育体制的改善,但在教育现状不会立即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知道保护自身的方法对教师是有益的。我怀着让教师获得保护自身的方法这一期望而写下了本书。●疲惫时,快要累垮时,要想到前进的路并不仅仅是向前的。有时不能太认死理。这时,不妨先试着好好地睡上一觉,让身体放松下来。这样或多或少也会让情绪缓和下来。如果不讨厌的话,还可以去按摩院或正骨院,让身体放松一下。这也是在保护自己。像教师这样从事培养人的事业的人,比起自己想象的要消耗得更多。如果不注意休息、营养跟不上的话,就会慢慢“枯萎”。因此,请确保有“做完全的自己”的时间、场所和能吐露心声的人。要下功夫减少“××老师”的时间,不要做“24小时教师”。●试着和值得信赖的人说话,也是健康生活的切入口。如果你不打开自己的心扉,或许就找不到这样的人。因此请留一点儿“发牢骚”的时间,这也是为自己好。不要一味地当倾听者,有能够诉说心里话的人与时间,是很重要的。虽然有人讨厌发牢骚,但从事教育的人,不仅要做倾听者,也要做倾诉者。乐于倾诉的人,能更好地工作。再者,有的教师认为“不能把事情和人想得很坏”。充满活力的人,这样想很好。而有的人一方面想着“不能把事情和人想得很坏”,另一方面心情却很糟糕,总觉得不快、沉重。这时,发发牢骚也是很重要的。自己的话语和心情被别人接纳,能够让人变得更有活力。如果能够被别人好好地倾听、理解,人的情绪就会慢慢缓和下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确保自己有可以倾诉的人、时间和场所,真的很重要。最近没有倾诉过的人,请对照自身检视一下。当一个人的心声得以吐露时,他的心情就会平静下来。如果心结比较重,可以向专家倾诉,或许心情就会变得舒畅起来。有时也需要向特定的人倾诉,“并不是谁都可以倾诉,只想让这个人知道”。有时虽然对方不能立即理解你,但如果对方对你来说是很重要的人,鼓起勇气尝试着说出来,这对你也是非常有益的。当对方不能倾听、理解自己时,要想让对方好好地听自己说话,就有必要做些准备。比如,面对常年不能理解自己的父母,虽然很想让他们好好地听自己说话,却总是失败。有的人在接受了如何面对父母的心理咨询后做好准备,把到目前为止不被倾听的悲伤与愤怒以及自己内心的想法详尽地整理出来,终于能完完全全地向父母说出来。这样的事例非常多。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向身边的人说出来,这对改善人际关系也有帮助。●保重身体、照顾好自己、有做自己的空间、有人听自己倾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对自己现在做不了的事,有勇气说“不”。为什么很多教师不会说“不”?是因为他们每天都教孩子们“要努力”吗?大多数教师认为“不努力不行”。他们不光在学校里是这样,在家里也是如此。然而,很多时候,要想将所有的事情都做得完美无缺,反而都做不好。承认自己有做不到的事,也是一种能力。来找我们咨询的教师往往不善于请求帮助或拒绝他人。他们认为,“自己做的话,又快又可靠”。然而,这样等于承认自己是万能的。如果教师全是万能的,那么,孩子们不会感到痛苦吗?无论是向别人请求帮助还是拒绝别人让他自己做,都是相信别人。不善于请求帮助或拒绝他人的人,请从今天开始,直接去做。不善于请求帮助或拒绝他人的背后,隐藏着“要是自己做的话,肯定能做到”的傲慢和别人不值得信任的隔阂。试着相信别人,交给别人去处理吧。如果能做到向他人求助或拒绝他人,自己就会变得从容起来。●正因为工作繁忙,所以教师更需要注意自己的情绪。面对诸多工作上的事务,我们在配合、妥协中,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在这一过程中,保持心灵自由非常重要。有的教师认为“不能想负面的东西”。然而,我们是活生生的人,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很正常。不过,如果感到不快,尽可能不要在脸上显现出来,心里怎么想都行,比如“真让人生气”“这人这样说话,真让人讨厌”“为什么还不快点儿结束”等。之后,找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发发牢骚就好了。若是不快已经在脸上显现出来,那么,至少不要当场说出来。更多详细内容,更多好书:请搜索“源创图书”或 扫描二维码
购书电话---------------------------------联系电话:15611547622 QQ:1454575208联系人:胡老师源创图书·以出版推动教育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