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分类

图书分类
最近浏览历史
只要教师被点燃,就没有办不好的学校!崔永元、刘可钦诚挚推荐点燃教师,照亮教育:学校生长日志刘艳萍 著策 划:源创图书出 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8月定 价:68.00元内容简介:脱胎于两所基础薄弱校、由十一学校承办的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经过三年的教育综合改革,一跃成为北京市海淀区首批新优质学校。两校合并,三校融合。这样一所学校,来自三所不同学校的教师,如何一步一步消除隔阂,建立起强烈的组织身份认同?如何一点一点更新教育观念,构建成九年一贯的滋养学生生命的鲜活课程?……从本书中,我们可以找到回答。独特的管理智慧,“轻松”化解各种挑战。作者简介:刘艳萍,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北京十一学校中堂实验学校两所学校的书记和校长。出版有《我的人生供求你参考——名家大师对话青少年》等。目 录:序·李希贵前言第一辑 先见人,方可更好地做事每位老师都渴望被点燃先人后事从今后,取消每周全校大会服务“三级跳”从管理事到服务人道歉日,让这个春天充满爱与宽容决定学校命运的教代会在抱怨中寻求改变“评职称,怎么也该轮到我了吧?”推倒的是墙,凝聚的是人心迟迟没有换下的校牌流程改变,结果就会改变校长的三重角色要重视一个一个的短期胜利建立安全的工作纠错机制用语言管理意义第二辑 师德不是刻意要求出来的“逼”出来的教师发展课程帮迷失的教师找到“我”做老师要厚道外归功,让老师看到自我价值教师的最大成就来自学生成长不要伤害他人的自我意识师德不是刻意要求出来的内分享,结伴而行可以走得更远为教师成长做好连接考评机制惹的祸第三辑 课程改变,学校就可以改变走出静悄悄的校园厕所门与卫生纸带来的课程启蒙推下河的同时,抛下救生圈第一期教育沙龙的摩擦让课程资源实现最佳配置不需要宣布“开始”的六一儿童节煞费苦心的开学典礼因为这个更民主希望每个学生都不愿放假课程变革不必齐步走挖地三尺找资源不可绑架学生道德成长一次数学考试命题引发的课程创新教育是将“天赋”和“伟大”引导出来一次运动会可以发生什么为何不能取消小学段九年一贯,“贯”的到底是什么第四辑 赢得学生,而不是赢了学生作文为何再抄一遍一场被取消的拔河比赛从10分钟到50秒赢得学生,而不是赢了学生“对不起,校长,我得问问孩子的想法”不允许挑选班主任海棠节,以“爱”的名义命名惩戒,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同伴关系教育需要正向引导钢琴,仅仅是换个地方而已蓄水池里的大头钉不靠人缘的评优机制管理好校长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我要自己去春游”精彩书摘:序李希贵确切地说,十一学校一分校并非人们所说的那样,是北京市海淀区第206中学和群英小学两所学校的合并,而应该是包括十一学校在内三所学校的融合,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项异常复杂和复杂异常的艰巨工程。然而,我们却让从未当过校长,也没有做过副校长的一位中层干部 —— 刘艳萍去担纲。正如有些朋友所说的,也是艳萍事后调侃的,我确实有点儿不近人情,甚至“狠心”,然而,这却绝非草率。2001年7月,艳萍从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来到十一学校,很快便以出色的工作赢得了师生们的认可,两年后即被委以学校团委书记。2007年,我来到十一学校时,艳萍已有6年的校龄。我从十一学校老师们的口中听到了许多对艳萍的夸赞,其中比较集中的评价是,艳萍聪明机灵,在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在学生工作中有许多点子。同样是一项学生活动,在她手上每年每次都推陈出“彩”,出人意料,常常让老师和学生惊叹不已。确实,后来学校历年的开学典礼、运动会、泼水节,都是因为她的统筹、策划而成为学校的经典活动。每年最后一个工作日的狂欢节,也因为她的提议而成为学校一门重要的育人课程。经由艳萍策划的每年由学生评选的“学生喜欢的十项活动”和“学生喜欢的十个地方”活动,运用数据反思工作,成为促进学校管理水平提升、优化学校文化的重要机制。在我看来,在聪明机灵的背后,其实更为重要的是艳萍的热爱学习和善于思考。聪明并非生来铸就,点子不是天外飞来。了解艳萍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迁移能力极强的人。从书中、从别人那里看到什么,她从来都是以学习的态度对待,从不排斥,立刻转化为自己能够借鉴什么的思考。她把思考和学习融合在一起,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其转化能力带动了身边的同事,学习的风气影响了校园,思考的习惯迁移到师生身上 —— 一分校今天的业绩正是令人欣慰的证明。任何一个人的直接经验都是十分有限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人能够走多远、飞多高,就取决于他对别人经验的态度。正如英国著名科幻小说家阿瑟·克拉克所信奉的:“我从未长大,但从未停止成长。”我很欣赏像阿瑟·克拉克这样的人生态度,我也深知这样的人生态度,在人们追求成功的过程中的非凡意义,甚至对每一位小有所成,包括大功告成的人,同样也不可或缺。衷心祝福艳萍和她的同事们能在更高的平台上围绕学生成长,写就更美妙的华章。前 言宣布我担任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执行校长的那天,恰好是我不惑之年的生日,仿佛冥冥之中的注定,要在生命成长步入成熟期的时候,接受有生以来最艰巨的挑战。4年前,2014年的3月,春寒料峭。万物萌发的季节,对刚刚诞生的一分校全体老师来说,既有对学校未来万象更新的憧憬,更有对当下种种不确定的茫然与担忧。作为海淀区优质教育均衡化发展战略下的首批布局调整校,一分校面临来自多方的高诉求、高期待。家长对 “名校挂牌,换汤不换药”的疑虑,教师对 “十一进入,自己未来何去何从”的焦虑,汇聚成一股莫大压力,让这个新生的合并校必须快速拿出相应的态度和行动,做出妥善的回答。面对软件、硬件基础都很薄弱的现实,靠什么改变学校?课程改变,学校才能改变。课程又靠谁去改变?确实少不了校长的因素,但归根结底要靠老师。我一直牢牢记着赴任前李希贵校长告诉我的那句话:“每位老师都渴望被点燃!”改变学校,核心要素是“人”。回想十一学校近八年来的深刻变革,在基础教育界探寻出一条更符合教育本质的育人道路,源自它是一场自下而上的集体创造。对一分校即将开启的系列变革,老师们的思想观念如何转变?个体创造意识如何被唤醒?专业素养和育人水平如何快速提升?理想的教育追求与现实的教学挑战如何权衡?……回答任何一个问题都需要我们低下头来,在日复一日的精耕细作中寻找属于我们的最佳答案。1500天转瞬即逝,每一天都因倾注了深厚情感而变得不同寻常,值得铭记。当不断有朋友让我分享一下一分校的成长故事时,我突然萌发了一种冲动,希望将大脑中如电影般回闪的那些值得纪念的日子,真真切切、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除了真实地呈现这所薄弱校的生长历程,提供几点稚嫩的思考外,更是希望将这份日志,作为一份礼物,献给每一位一分校的老师。他们不是英雄,也不伟大,每个人都是那么平凡,但在这样一场颇有“置于死地而后生”意味的学校蜕变中,每位老师都经历了异乎寻常的考验,亲手书写了自己的成长故事,不同的故事因相同的理想彼此交织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于是,“平凡”不再,“伟大”诞生。是的,一分校老师以群体智慧改写了一所合并学校的历史,也改变了一大批孩子的命运轨迹。就冲这些值得尊敬的平凡而伟大的教育人,这本书非写不可,有些事非说不行。我无法将老师们每一天的生活再现,虽然名叫“日志”,实则只能通过一些典型事件将一分校这四年的生长轨迹串联起来,并且做了前后整合,其中包括了我们的困惑、思考、挣扎、探索,还有一些小感动、小成就、小幸福,所有这些已经统统化作我们甘之若饴的教育大快乐。我和老师们就在这样的一场学校变革中不断与全新的自己相遇,与美好的教育相拥。我们也更加确信,不论我们原来的起点如何,只要相信每一位老师,唤醒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我们就可以慢慢超越原有的自己。不强行要求全体教师整齐划一,也不奢望所有人都在奔跑 —— 有的走得快些,可以带动团队探索得更远;有的走得慢些,可以提醒团队谨慎前行。又是一个万物萌发的春天。“十一学校一分校”这个名字,已经定格为每个“一分人”内心深处的文化图腾。因为全体老师的努力,她越发受人尊敬;因为全体老师的热爱,她越发具有影响生命的力量。谨以此书,感恩所有对一分校倾注了爱与力量的人们。----------------------------------------------------------更多详细内容,更多好书:请搜索“源创图书”或 扫描微信二维码学校团购,折扣优惠。购书电话:15611547622QQ:1454575208联系人:胡老师出 品:北京源创教育研究院